2021-12-27 00:00
定义:桌面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基础软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分为闭源和开源两类。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大多是以开源项目Linux内核为基础,由中国本土软件公司自主对内核代码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加入GUI(图形界面)、应用等部分,形成了相应的应用于桌面端的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此外,国产操作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和其他操作系统(云、嵌入式、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本报告重点研究桌面操作系统。
本文参考“2021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生态发展研究报告”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开源研究报告”。
发展阶段:我国从“七五规划”期间开始国产操作系统的规划,经历启蒙、发展、壮大、攻坚四个阶段。随着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研发力度的持续加大,部分产品已完成自主研发与生产,产品性能大幅提升,进入规模化阶段。目前国产操作系统正逐步走向成熟好用阶段。
主流技术流派:国产操作系统均为基于Linux内核的发行版,多是基于Debian或RedHat的衍生版本。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国产操作系统包括UOS(统信软件)、麒麟OS(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普华软件、中兴新支点、凝思、中科方德、华为欧拉OpenEuler等。
信创产业的核心是构建以CPU和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安全自主先进的生态体系,其中,国产操作系统作为“信创之魂”,在 IT 国产化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上层软件生态和底层硬件资源。
市场格局:当前国内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macOS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近5年在国内市占率逐步下滑,但仍占据超过90%市场份额。国产操作系统在Linux分类,占比不足5%,市占率有待提升。
国产规模:由于疫情居家办公及线上学习带来的PC高需求,加上中国大规模消费升级对消费电子类产品的高热度,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未来5年CAGR达6.6%。
现阶段,以统信、麒麟为核心的国产操作系统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党政关键领域的国产操作系统基本完成,金融、教育等行业开始试点推广,未来再到消费级市场,市场空间广阔。
从市场情况来看,各大国产厂商在信创背景下市场份额都在不断突破,以桌面市场为主。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统信优势突出,在大型金融机构渗透率、采购量和采购金额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服务器领域,麒麟相对突出。当前,教育信创进入起步阶段,统信、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开始在教育行业试点布局。
目前,国产芯片架构主要可以分为1)兼容MIPS指令的龙芯CPU,2)兼容Alpha指令的申威CPU,3)兼容ARM指令集的鲲鹏和飞腾CPU,4)兼容X86指令的兆芯和海光CPU。国产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的芯片架构更新不同的版本,已经形成了十多种技术路线。对于软硬件厂商而言,由于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导致单品的适配工作量巨增,调试成本高,却没有足够的应用场景去优化产品性能。
根据IDC数据,2020年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系统覆盖了80.5%的市场份额。而根据statcounter,2019年,在国内这个比例则达到了87.96%。作为全球桌面操作系统的领军者,微软曾在2018年公布Windows应用数量,相比其他桌面OS平台可谓一骑绝尘:Windows10月活设备数超过7亿台,适配应用程序超过3500万个,软件版本超过1.75亿个,硬件/驱动组合1600万件。
1. Windows发展历程
1980年,IBM率先推出PC机,微软为其提供MS-DOS操作系统。1985年,微软正式推出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PC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1995年,微软推出Windows95和IE浏览器,占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的90%。经过40年的发展,凭借强大的软硬件生态、Wintel联盟以及不断地迭代更新,Windows在桌面操作系统占据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苹果(macOS)和谷歌(Chrome OS)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的崛起,Windows的市场份额被部分吞食。
Windows凭借先发优势,通过与软硬件厂商、自研应用的长期磨合,率先构建系统化的生态规模,形成庞大的用户群体,而OS/2系统早以失败告终。
在硬件上,Wintel通过捆绑销售,牢牢把握住对产业下游生产商的控制权;而Intel作为芯片IDM厂商,占据市场话语权。在软件上,微软在专业级应用软件及游戏方面推出不同层次的产品来与Adobe、SAP、Oracle、SAS竞争, 如Dynamic、SQL Server、Skype等;至此,微软在软件市场中形成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绝对优势,Intel则成为整个半导体产业中技术实力最强的企业。此外,双寡头也带来了技术上的领先,底层软件的巨额研发投入优化软硬件性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macOS是基于XNU混合内核的图形化操作系统,采用封闭式架构,且仅授权苹果电脑使用,普通PC一般无法安装macOS。根据IDC数据,2020年macOS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中的市占率为7.5%,排名第三。苹果没有披露目前所适配的应用生态规模,根据Analysis Group数 据,2019年苹果App Store 在全球促成的交易额达到 5190 亿美元。
2. macOS发展历程
1984年至2001年,称为Classic Mac OS时代。1984年,苹果公司为其麦金塔系列(Macintosh)电脑开发出第一套桌面操作系统,命名System 1.0。1997年至2001年,苹果公司将System改名为Mac OS。但是由于Classic Mac OS性能差且PC定价高,导致市占率低,软件生态难以壮大。因此,苹果公司于2002年结束支持Mac OS 9系列,至此ClassicMac OS落下帷幕。
2001年至2011年,称为 Mac OS X时代。相较于上一系列,该系列产品对开发者更友好。2012年至2015年,称为OS X时代。
2016年至今,称为macOS时代。macOS是1999年发布的Classic Mac OS最终版Mac OS 9的后继者。
亿欧智库通过对macOS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剖析,总结出以下三点macOS能够成长为桌面操作系统市场领军者的成长方法:软硬一体化研发模式、开发者友好、打通iPhone实现互联。
亿欧智库针对国产操作系统目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痛点,总结国外操作系统的成功经验,为国产操作系统厂商提出以下破解之法:
1. 建立统一技术体系
Windows和macOS的成长方法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拥有统一的技术体系,前者与芯片巨头intel合作,形成Wintel联盟,后者软硬件研发一体化,两者都是基于“固定CPU+OS”的计算平台。技术体系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包、编译器、开发工具、软件包规范和软件应用服务。
2. 搭建统一的国产计算适配优化平台
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应搭建统一的国产计算适配优化平台,完成从下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适配工作,增强生态兼容能力。按照层次关系,首先是操作系统和整机的适配优化,包括固件、整机适配,图形显示、块设备I/O、内存管理优化等等。其次是数据库和中间件与操作系统适配优化。最后是针对垂直领域的专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的适配优化。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万物互联的AIoT时代已经到来。一方面,服务器、PC机、云计算设备、边缘计算设备、嵌入式设备等各类终端设备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急需操作系统增强多样化设备的支持能力;另一方面,多场景应用需要一套标准的开发套件,实现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实现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交互统一。故而,操作系统未来可能向多终端、全场景方向发展。
当前无论是桌面端、还是移动端,国际巨头均牢牢掌握着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各系统之间壁垒高筑,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环境不利,所以跨平台的兼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大幅将Windows、安卓等应用移植扩充到国产操作系统体系内,那就具有了强大的生态拓展优势,利于国产操作系统生态能力全方位发展。
国产操作系统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麒麟、统信两强局势初现,但尚未形成稳定清晰的市场竞争格局,传统厂商、巨头企业、初创公司等参与者均有机会。
国产操作系统生态能力的构建非一朝一夕之举,需要企业厂商、行业从业者、科研学者等一众砥砺前行,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