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3 19:46
导读
12月17日,由中国领先物流行业媒体罗戈网.物流沙龙主办的“2021第四届中国物流科技创新企业年会暨物流资本峰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元禾原点投资总监戴元煜博士就物流供应链的核心、侧重点、物流科技应用和投资视角进行了分享。
工业物流供应链需重点关注
首先分享一下这两年的主要思考点。
物流供应链最应该关注工业物流供应链,中国物流景气指数这几年一直超过50,社会物流总额跟着中国宏观经济一起往上走,增速与GDP增速差不多。其中工业品物流占比超过90%,虽然消费品增速很高,但工业品物流也不遑多让,维持了比较好的增速。
举个例子,以我们投资的准时达为例,一台手机成品的物流体量是1的话,那所有各级零部件的运输体量可能是6;如果是汽车行业,一台车的运输体量是1的话,那各级零部件运输到主机厂的比例就是4。因此,我们一直觉得工业品物流本身的体量会比消费品本身的物流体量要大。
其次,关于物流科技,新兴技术特别喜欢物流场景。因为物流有比较大体量应用的需求。
回顾一下物流科技发展历程,最早的5、60年代更多依靠人力;70年代有了第一代仓储技术,但当时更多是海外引进;90年代出现了自动化设备,包括快递分拣机。到近几年,每年都有1000台以上的交叉带分拣机上线。
但如果按照工业品物流和消费品物流分类,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工业生产物流更侧重于物流和生产的对接,更讲究节拍、稳定性,需要你在这个时间点送到工厂,不需要你早,也不能晚。此前我们有一个项目,调研某个工厂的生产线物流,他在两个环节之间出现错拍,调试了两天解决,节拍特别重要,一旦出错会导致整个生产乱序。而消费品物流、快递主要是快,大家买买买之后就希望快递快点到达。
物流科技发展的驱动力
我们认为的物流科技发展驱动力有几点。
首先是人口倒逼。80后人口2.28亿,90后1.75亿,00后和10后都大概有1.5亿,人口下降严重,同时人均工资还在不断上涨。
其次,国家也在鼓励应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到物流领域。同时物联网、自动化、可穿戴等都是能让大家感应到的数字化,数字孪生真实的物流情景,实现所有事物的互联共生,用更智能的设备辅助当下决策。
最后,行业痛点越来越多,无论是仓储、运输、配送还是成本、效率、安全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物流科技是应用型科技
物流的核心是流动。因此物流科技的核心不在于造一个多高、多漂亮的自动化仓库,而是要把物料流动起来,尤其是匹配工业,并不需要存储那么多货物,存货越多,成本越高,而是物流服务生产,在生产节拍时高时低的节奏中,依然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生产柔性化。
以我们因格智能给上汽烟台变速器厂做的生产物流项目为例,从原材料入厂到产成品发出,一个物流工人都没有,全套自动化。仓库并没有做的特别大,完全按照生产规划的需求响应设计和实施,整套生产线做完大概在1700多万元。所以我们更看重提升流动的物流科技。
物流科技是应用型科技,强调场景下的应用能力,物流行业本身毛利率并不高,判断科技应用场景是否合适,首先要看成本效率安全。
以无人驾驶为例,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超过50%,人力、燃油存在压缩空间。上了自动驾驶,可以保证成本、效率、安全三个维度的提升。目前中国物流技术应用一定是技术发展在前面,市场应用在后面,即使企业出现某个痛点,依然无法支撑不成熟技术应用的前期开发成本。
物流科技的国产替代趋势
另一个观点,我们认为物流科技的国产替代。
如果去观察2020年全球智能物流企业排行榜,你会发现,2020年超过营收超过10亿美金的有11家,前五均超过20亿美金,国内还没有排进前20的企业。受制于核心部件主要由欧美企业掌握,所以全球智能物流行业目前呈现出欧洲、美国、日本具有领先优势的格局。
我们觉得第一波机会是中国物流集成商逐渐把西门子、大福等外国的物流集成商从中国赶出去,这是第一波国产替代。
第二波国产替代在核心产品。就像工业机器人大家都知道四大家族的工业机器人产品。
第三波是核心零部件,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占72%,也就是说机器人本体只占28%。回到物流传送线,电机、电动滚筒、驱动等也超过72%,所以第三波机会在于物流自动化里的一些核心零部件。
这里面有一家非常值得学习的外国巨头——日本大福。大福起步在1957年,踩准了汽车行业,给丰田提供自动导引车等产品;1977年开始做自动化系统;1987年踩准了半导体。试想一下,一家企业从汽车行业到半导体到机场,又从设备商到集成商,全部踩准,很值得肯定的是他的思想——“客户需要的不是钉子,是钉子打得那个洞。”所以他们的目标不是成为具体设备制造领域的NO.1,而是成为为顾客提供完整服务体系的Only-1。
目前硬件方面,中国逐渐追上了外国的先进水平,中国的集成商已经把外国的集成商赶出去了,同时中国的产品也会把外国的产品赶出去了,未来中国的零部件也将在5—10年内把外国的零部件赶出去。
物流科技的发展由硬及软
但在软件层面,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工厂各个空间仍是垂直的,数据没有打通。比如主机厂制造部门今天下线了590台车,但物流部门系统中发现只有580台车入库,数据对不上,后来排查到还有10台车拉到了维修库。中国工业互联网的首先要做的可能是将这类烟囱管式的垂直数据打通。
这也是我们投资的几家企业的也在逐渐实施物流科技的由硬及软。
我们投资了一家主要服务新能源车物流供应链的兆驰供应链,兆驰供应链承接了小鹏汽车的生产物流,目前已经能将数据打通,不会出现上述580台车与590台车对不上的情况,这就是有软件能力的科技运营。
元禾原点还投资了一家做循换包装的企业优乐赛。这家企业今年花了1000多万元开发了一套系统,原先零部件循环包装的配送、位置都查询比较困难,现在这套系统实现了两层的追踪,第一层功能是能实时追踪每个物流箱的位置。第二层功能是可以匹配到每个包装箱的运营情况到底是对应哪个Tier1送到哪个主机厂的哪个项目上。
我们最近在关注一个电动滚筒的项目。是刚才说的第三级的国产替代进口。原先系统运营的时候根本无法监测核心零部件的情况,但现在市场不仅仅要求知道产品的情况,还要求知道核心零部件的情况,因为核心零部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前更换和维修。
什么样的创业企业更能获得资本青睐?
元禾原点理解的物流科技的主要投资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型,一类是项目型,各有优劣,做产品的公司可能也想做点项目,做项目的公司可能也想自己做点核心产品。
好的产品型投资标的有几个要点。
1、销售能力。要出订单,产品型能不能做到1*N。收入理论上可以做到指数级,但真实一般达不到。因为这个场景是海量的,要打透很难,很难做到一个产品在多个市场的应用。企业要对自己深扎行业的生产工艺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知道给客户提供的产品能不能帮助到他。
2、核心技术能力。这是出毛利率的地方,核心产品能否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以及产品本身技术门槛有多高。
3、管理能力。这里包括产品的良品率情况,产品在项目中的调试时间。一般调试时间越长毛利率越低。
投产品型,净利润翻正时间很重要。项目型企业,我们会比较关注企业怎么与客户沟通需求。假设客户的需求是A,企业按照客户需求做正常可能只能做到A-,很可能这个项目效果就一般。如果你对工艺理解深刻,行业经验丰富,你能够告诉客户怎么去做,在客户需求A的情况下给他提供A+,才能在这个行业拿到更多订单。产品线不能复制,但客户群可以复制,项目型企业的销售能力在这儿,客户群如何复制。
出毛利率的地方需要强调一点,项目型自动化公司要关注换产、灾备等特殊事件应对处理,这是体现更多毛利率的地方。
项目型的管理能力比产品型更重要,净利润的好坏都在这儿。我们一直觉得中日企业会为了客户做很多定制,而欧美企业不会为你做各种各样的定制。从这点上,我们觉得中日企业有超过欧美企业的机会。项目型企业也要更多的往上往下走,往核心产品和更大的集成去走。
物流科技领域的投资视角也在逐渐往上走。第一步是满足客户需求往上走,最先做降本;第二步是提效,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等。而现在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创造和引导客户需求,知道客户真正需要什么并提供A+的服务。
未来,我们更看好的是B2B供应链的科技发展水平,并在2B角度供应链科技也做了一些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