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剖析“周蔡超话之争”: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周日(721日),一个“‘夕阳红粉丝团打榜记励志故事在朋友圈刷屏,甚至引起包括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关注,使一个饭圈(粉丝圈,来源于英文fans的谐音)亚文化现象,发展成为一个公共话题。

事件的结局不用赘述——在粉丝“被迫营业”打榜之下,周杰伦的微博超话排名登顶,超越了占据第一名位置长达一年的流量小生蔡徐坤。

虽然数以万计的网友经历了连续几天的激战,甚至还把大批明星、作家、导演、企业官微卷入其中,但令人欣慰的是,与粉丝群最常见的你死我活的互撕不同,这一切更像是一场狂欢:虽然贡献了大量的段子和谈资,最终“粥”也没糊,“菜”也没馊——双方粉丝以少见的理性,进行了一场“大数据”的比拼。

说这是一场大数据的比拼毫不为过——两者之争的核心就在于微博超话(超级话题)中的统计数据。事件起因于有网友发帖询问,“周杰伦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转发评论很难过万,可这样‘难看’的数据为什么演唱会却一票难求?他的粉丝真有这么多吗?”

这样的疑问,对于绝大多数周杰伦的老粉丝来说似乎就是个笑话,但对很多“较真”的90后、00后饭圈铁粉来说,却是用来衡量自己偶像是否合格的唯一指标。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到底应该是一种手段,还是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目的?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00-2023 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安网备:11011402011290 京ICP备1204673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