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给国家经济和民众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其影响程度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几乎规模相当。人们在担心疫情能否尽快被有效控制的同时,对国家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担忧。
有观点认为目前正值中美贸易战,而国内疫情会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当初“非典”疫情,虽然当年的经济受到影响,但是长远来看,却助推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
如今,国内对于新疫情的防控能力,比起当年已经大幅提升。同时,在新疫情的考验之下,原本处于“样板工程”的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将大规模进行实际运用,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新经济形态。
“非典”疫情肆虐 电子商务却意外飘红
1999年是中国第一次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潮,携程、阿里巴巴、当当等企业相继成立。相关数据显示,在1999-2000年间,主要电子商务企业获得数十家投资公司共约1.48亿美元创业投资。
但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高科技企业和创业投资都受到极大打击。阿里巴巴迫于资金压力关闭海外机构,国际风险资本对中国电子商务的投资也大幅下滑。在2001-2000年间,只有约4800万美元的投资注入中国电子商务网站。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但是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电子商务网站却意外全面飘红。据统计,2000年上半年尝试过网上购物的网民为890万,截至2001年12月31日,通过网络购买过商品或服务的用户也只有1064万,而非典期间则猛增到8000万。
在当时疫情最严重的4月份,网上个人业务交易量增加明显,通过电话银行缴纳电费、水费、电话费、煤气费的业务比之前上涨了50%。
在那个特殊时期,超市、大商场不再是公众的首选。为了防止被传染,人们拒绝接受面对面的服务,纷纷选择在网上购物,这使得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和用户数量大幅增长。
当时国内著名的B2C网站“卓越网”,2003年3月份,线上销售额为1200万元。在“非典”疫情严重后,4月份前20天销售额就达到1500万元。
作为电子商务先驱之一的“阿里巴巴”,2003年第一季度注册用户数比2002年第四季度提高了50%,达到了190万,网上每天交易信息也从2002年的每天3000条上升到每天10000条。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引发了企业、商家服务和交易方式的变化,而且也让政府机构感受到了便利。
2003年4月15日至20日的“广交会”在非典肆虐期间召开,大批跨国采购公司或者制造业代理商、进口商取消中国之行,或者推迟中国团出国洽谈日期,与会人数与成交额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