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物”遇上“物联网” 以技术驱动“安全”


          得知包裹寄达武汉,即将送到火神山医院投入战“疫”,韩思淼终于放下心来。

上周末,他从北京寄出包裹,里面是一套他所在的宏诚创新科技团队研发的“医盘点·非接触式快速盘点系统”,包括两台便携式智能采集终端、若干智能标签,用于盘点血液、试剂、检测样本、病原微生物菌()种等。

2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韩思淼演示了如何使用:将标签贴在目标物资上,手持一部手机大小的终端,快速盘点物资数目。

盘点速度有多快?5秒内即可读取和定位100个标签,分门别类、井井有条,速度是以往扫描条形码的数十倍。更重要的是,终端可以进行低温远距离扫描,冷冻生物制品无需出库即可盘点。一旦发现与清单不符,系统还会“报警”。

这有什么用?韩思淼回答说,通过赋予每个标本唯一的芯片身份标识,真正做到“一物一码”,解决了医务工作者在盘点血液、试剂、设备等物品时可能存在的效率低、易出错、易交叉感染等问题。既保证了标本的存储环境要求,又避免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如今在抗疫一线,检测样本量数以万计,大量康复者也在捐献血浆,各种生物资源流转管控需求迫切,“医盘点”将协助确保生物资源安全。

他介绍了这套系统蕴含的“硬科技”。比如,标签耐超低温,即使在零下196摄氏度也不会受损。零下196摄氏度相当于液氮罐贮存生物制品的温度,许多材料都会脆变失效。再如,标签能够抗金属液体干扰,即使在富含钠离子、钾离子的体液中也能准确传输信号。又如,通过防碰撞算法,“能在嘈杂场景里读到需要的信息”。

“医盘点”仅是他们研制的“生物安全可信管理平台”的一个子系统。该平台针对单品级别的生物资源,实现全品类、全温域、全流程的管理。基于该平台衍生的多种产品,先后运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采供血中心、北京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种保藏中心等机构。

韩思淼将平台形容为“一张网”,借此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应用这三个层面的“可信”。2008年进入这一行以来,据他观察,国内生物资源管理体系相对孤立,“底数不清、数据不准”,生物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自动化程度低,监控溯源技术手段也很匮乏。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造“安监一张网”,如果生物行业也有“一张网”就能解决上述“痛点”。

事实上,近年来各方也意识到生物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形成一些探索。201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分会成立,提出“形成全国生物资源网络体系”。宏诚创新、海尔生物等企业致力于打通物联网与生物行业的技术壁垒,让生物资源在“万物互联”时代里不再是“孤岛”。

如今,生物安全被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让韩思淼等从业人员倍感振奋。他认为中国的生物安全立法正在加速,除了顶层法律,还应有配套的制度设计和机构改革,促使多方力量进入“物联网+生物”行业,共同打造万亿级别的市场。

这段时间,宏诚创新科技团队并未因疫情而停下脚步。他们正在推进向北京小汤山医院捐赠设备,将按计划为中国疾控中心菌()种保藏中心提供培训,还接到不少实验室表达合作意向的来电。

这支团队也制定了接下来的攻关方向。首先是更环保,“新一代标签拟用环保工艺和纳米材料生产”。其次是更智能,为传统行业赋能。最后是可持续,要在专利布局上做好文章,联合更多伙伴共同打造生态联盟。“从田川董事长到核心成员,我们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中科院、军队科研院所,基本都是‘理工男’。”韩思淼说:“我们就想用硬核的技术、扎实的产品报效国家,服务百姓。”

【文章来源】:环京津新闻网

©2000-2023 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安网备:11011402011290 京ICP备1204673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