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除了5G,最热的技术名词就是物联网了,好像哪个公司不提一下物联网,都不好意思说是科技圈的公司了,互联网大佬更是将物联网作为下一个风口,重金投入布局。
其实,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已二十年了,并不“新鲜”,万物互联的概念也是老调重弹了,但是直到这两年才真正开始落地应用。
之前由于技术限制和各个行业壁垒,落地困难重重,如今随着LPWA技术的突破,尤其5G在2019年商业化落地应用,为物联网落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以神经网络人工智能为契机而飞速发展的芯片和算法等也成了物联网发展的助推剂,万物互联不再停留在概念,而将会成为一种实际应用。
万物互联中的“物”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一般把整个系统拆分成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感知层,仅感知层就有数不尽的传感器、语音接收设备、视频采集设备等等。
这其中,作为物联网的眼睛——视频,是感知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系统中获取信息量最多最复杂的部分。
如何利用好视频采集的信息一直是视频从业者研究的课题,人工智能的加载也仅仅是个开始,所以说视频如何在物联网中扮演好眼睛的角色是物联网能否“看清”重要一关。
其实,视频采集设备作为传统安防重要组成部分(业绩占比可能达到30%),除了本身的视频要素,很早就开始“物联网”化了,例如RFID摄像机、4G摄像机、2.4G/5.8G无线摄像机、UWB摄像机、Lora摄像机、楼层显示摄像机等。
甚至可以说融合了消防、各类噪音、环境气象要素等各类传感器数据的安防平台就是一个小型的物联网雏形系统,但是范围有限,更多应用也还未被发掘。
那么如今在整体物联网趋势下,安防前端设备技术如何更好的切入到物联网的应用当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演进方向来看:
更融合
一台前端设备不止是视频获取点,而是根据场景需求,作为物联网系统中最小的边缘单元,这样不仅节省了各种布点资源还能节省联网资源。
当然融合也是分为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摄像头本身的融合,另一方面是融合了各种传感器定位的集合,还有其它诸如融合了光口485接口等。
前两方面无疑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摄像头本身的融合也已经初见端倪,例如这次疫情大放光彩的热成像不可见光和可见光的融合,如大华之前发布的双目热成像可见光一体设备和守望者系列的多目产品,都是类似多摄像头融合应用。这类应用也契合政府建设“美丽”城市诉求,取代“麻雀杆”形象,降低城市立杆量。
而视频和传感器的融合,从模拟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一开始的烟雾检测器摄像机,后来各种无线摄像机、4G、GPS、RFID等等都已有集成摄像机,后续随着各类场景需求的具体化,用户减少设备布控量的诉求,摄像机不再仅是摄像机,而是融合了各种感知层设备的集合体。
【文章来源】:快资讯